雄激素在局部组织代谢的异常是脂溢性脱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近20年来的临床表明,所用抗雄性激素治疗大多数只能减少毛发脱落,新生作用不明显,不能从根本解决防治问题。目前临床治疗途径主要是寻找安全有效的物质以阻止雄性激素在靶器官表达活性。如雄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通过与受体结合阻止二氢睾酮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1、雄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如环丙氯地孕酮、安体舒通、甲氰咪胍等。以环丙氯地孕酮作用最强,与雌激素合用核能抑制促黄体生成素和促皮质激素分泌。
甲氰咪胍,开始量为每次600mg,每日3次,连服10天后改为400 mg,每日3次,连服4周后改为每次200 m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副作用是恶心,食欲不振,头痛,疲劳感等。
复方18甲基诺酮片,开始量每次1片,每日2次,连服2周后改为每次1片,每日1次,连服4周后改为隔日1次,每次1片,3个月为1疗程。副作用为男性引起乳房胀满、硬结、性勃起无力、性欲减退等。女性则疗效不显著。
2、抑制5a-还原酶,这类药主要有孕激素和雌激素。以孕激素的作用最强。在两性局部使用均较安全。
环丙氯地孕酮,100mg/片,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1-6个月。主要用于肾上腺雄性激素增高的妇女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