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一开始有脱发迹象,因为在洗头时可以明显看到许多脱落的头发。但那时有一头浓密的头发,对此并没有太在意。高三及高四(复读高三)时留了寸头,学习也紧,所以没关注头发。一直到大一,第一次在学校理发时,理发师对我说我的头顶很稀,有必要去买些防脱的洗发水用。我才开始留意我的头发,发现右侧头发发际已经较高,左侧还好。大一下学期重新开始留长发(非很长,只是可梳分那种),左侧往右梳,用头发挡住那个缺角的头皮。大一干了较多学生工作,加上学习也没想的那么轻松,经常熬夜,通宵也常有,脱发还在加剧。大一暑假回家,我家人也看出了我的头发少了很多,要我自己回学校后去看医生(因为我家在乡下的普通那种镇上,医疗并不发达,父母以为城里的医院可以搞定这种小病)。大二开学后我就开始了抗脱发的过程,看医生、买药、买防脱洗发水、煮杂粮粥、戒sy,想必发友们都知道这个繁琐而痛苦的过程,相信你们也能猜到结果。研一上学期有个4年未相见的高中同学过来我学校玩,见面第一句就是“你的脱发怎么这么少了”,对治脱已经基本不抱希望的我又一次被激起了治疗的欲望。研一结束的暑假,回家后父亲带我去了隔壁镇上的一个中医,带回了一堆中药,天天熬着吃。从7月份开始拥抱希望,现在取的了抗脱发的阶段性胜利,这是里程碑式的,待会儿将专门拿一段讨论。
其次谈一下脂溢性脱发的“油”的历史。脸上开始冒油应该是初三的时候,依稀有印象那时候鼻子下部两边的沿经常有油垢,像死皮一样,那时候可以用手指甲抠到,但主要是鼻子,其它好像都还好。高一开始用洗面奶,那时候脸已经较油,不用洗面奶总感觉油。油一直伴着我,现在还留着高考时候的准考证,上面的照片看上去是满脸油光。到了大一下学期油的不再仅仅是脸,头发的油开始让人难受,那时候听说洗头频繁不大好,可实在太油,两天不洗的话甚至可以看到头发稍都被油湿润了。所以那时候开始一天半洗一次,比如今天晚上洗了,则后天早上洗,今天早上洗了则明天晚上洗。那时候枕巾也洗的频繁,一方面是头发多,另一方面是油多,3天一洗是正常的,一周不洗是绝对不行的。大二开始谈恋爱,找的是外校的姑娘,那时候没次约会前都要先洗个头和脸,兜里还要带些吸油纸。大二开始也是要天天洗头了,没办法,油啊。夏天有时候甚至洗两次,中午和晚上各一次。有时候同学会问“中午洗头干嘛”,我回答“出了一身汗”,他接话“会干的嘛”,我无语,真想告诉他“哥出的不是汗,哥出的是油”。想必发友们明白兄弟的无奈,油多了,不仅脸上和头顶,身上的汗也带有一点油,很难干。
再和大家谈下脱发的影响,这或许是每个发友都不愿说出的痛。我在初中时候做过棋手,就是周一升旗时候负责喊口号那个,面对全校近千人,可见当初的形象和自信。高中的时候每年班上的文艺晚会我都是主持人之一。大一的时候仍然还行,竞选上了班长,或许班长不需要外貌,但需要自信的。后来就基本沉寂了,甚至都不愿意在公开场合亮相说话,性格似乎变的内向。大二时候初恋,头发还不算很少,但女友还是看出我有一侧额头已经露出头皮了,要我去看医生,还推荐章光101,说在中央台看过它的广告。研一时候和另外一个那孩子恋爱,她也有时候嘲笑我“干脆剃个光头吧”。女人不一定非要你长的好,但总是希望你长的好点儿,就像男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女人漂亮一点苗条一点。剃光头说的轻巧,其实并不能改善你的形象,脱发的人剃了光头别人还是能看出你脱发,光头仍然需要那点黑头发茬来点缀,而不是一片锃光瓦亮的额头。头发似乎成了青春与健康的标志,那些说脱发男人更健康的言论只是某些人在骗自己。
再者谈一下自己的抗脱经验和感想。起初,自己开始意识到并在意自己逐渐稀疏的头发时,那时候很天真,以为随便买个防脱洗发水就有用,以为成龙代言的霸王有用,以为央视推广的章光101有用。后来,对这些产品失去信心,又开始盲目信医,怀疑自己肾虚,以为SY是祸,认为养血生发胶囊有用,以为六味地黄丸有用,以为何首乌有用。再后来,又相信偏方,以为杂粮粥有用,以为侧柏叶有用,以为荞麦枕有用。最后,发现,其实这些都没用(至少对我没有任何效果)。有时候会总结,这他妈的脱发到底给我带来了多少麻烦多少痛苦多少悲剧,答案是非常多,但是可能还有更多。但有时候又会安慰自己,抗脱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按时睡觉不熬夜,学会了吃清淡健康食品,学会了尊重别人不揭人短,学会了适当锻炼养身体,明白了广告都是骗人的,明白了女人都是清高的,明白了人都是会以貌取人的。或许这也是一个收获吧,脱发让我更细心、更谨慎、更成熟。但愤怒的时候又会想,这些有毛用啊,我只想要回我中学时代飘逸的头发,我甚至愿意付出所有的财富做代价,甚至愿意付出健康。归根结底,抗脱发也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试过各种方法,我们看清了各种药物,我们知道了那些所谓的脱发良药都是骗钱的,我们也认清了自己。抗脱让我们变的沉稳,变的有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