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发后的毛囊炎,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基本上植发过的发友都会或多或少的起一些,植发群里隔三差五的就有人讨论这个话题,鉴于此还是开个帖子写写毛囊炎吧。在说植发后的毛囊炎之前,先引用两篇从网上找来的从医理角度介绍毛囊炎的文章,大家最好先看看: 先是第一篇介绍: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后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毛囊炎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头部、颈项部、臀部等。自觉瘙痒或有轻度疼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皮疹初起时为针头大红色毛囊性丘疹,逐渐变成粟粒大脓疱,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脓疱破溃后,排出少量脓血,结成黄痂,痂脱即愈,不留疤痕。 再是第二篇介绍:毛囊炎 (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学术性的语言看着挺枯燥,说白了毛囊炎这东西,起在头上叫毛囊炎,起在脸上叫青春痘,总之根据身体各种不同部位有不同叫法。而对于做了植发手术的患者来说,基本上在植发后1到3个月期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毛囊炎发生,或者发生于植发区或者发生于取发区,也有两处同时并发的。而取发区的毛囊炎往往都发生于FUE手术之后,做FUT的患者取发区发生毛囊炎的不多。 我认为植发后的毛囊炎,往往与 植发后脏东西堵塞毛囊 和 植发时皮下组织受损有关,脏东西堵塞毛囊这个好理解,而皮下组织受损是植发后一段时间,植发时的伤口会愈合,但是受损的皮下组织却是给埋在愈合了的伤口下边继续产生效应,而愈合了的伤口又捂住了这些受损的皮下组织,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炎症,因此毛囊炎也就如期而至。 至于毛囊炎的后果,可大可小,得毛囊炎的那个毛囊死掉这都算是情况比较轻的,重的会牵连周围一带的毛囊不长或稀疏,所以处理不当会很悲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本人,植发后起毛囊炎没有及时处理,而且当时夏天天热,我还照旧喝酒吃辣,直接刺激的毛囊炎部位出血,还连累了毛囊炎周围的大约半平方厘米的毛囊都被烧死,结果不得已又专门往北京跑了一趟补毛囊炎。 关于毛囊炎的处理方法,说实话现在来说可用的方法就是及早注意到自己头上毛囊炎的发生,然后在萌芽状态中就在发作处抹碘伏或者百多邦,碘伏具有消毒作用,而百多邦则具有消炎作用,尤其是对于上边两篇介绍里写的那几种菌类,用这种方法这样可以将毛囊炎的损失降到最低。 碘伏,1元一瓶大概,用棉签沾了往头上抹,百多邦,药店和淘宝上到处有。 而对于已经成气候的毛囊炎,除了使用碘伏和百多邦外,如果患者去咨询植发医院的话,医院那边往往都会让患者用针把毛囊炎挑破或者是直接用手挤破,这个说实话有点壮士断腕的感觉,够心疼的。。而且挑破挤破了之后,起码起毛囊炎的那个毛囊是活不成了(当然不挑破也难活的成),但是为了不使之波及周围的毛囊,感觉还是应该果断一点。 另外就是生活习惯问题,毛囊炎发作期间,一定不要喝酒、吃辣、熬夜,尽量保持头皮清洁,少做让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事情,否则会刺激毛囊炎的进一步发展! 也有些患者反映,就算是用了碘伏和百多邦,毛囊炎还是依旧不停。说实话对于比较严重的情况确实如此,例如上图里西安毛毛那个大面积的,可能就用了这两种药恐怕效果也是大不如病情比较轻的。感觉对于皮下组织遭破坏范围较多的患者来说,确实这毛囊炎一发作真是脱离了现有的有效药物能控制的范围了,所以只能是希望植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大量减少这种皮下组织受损的情况,毕竟头上动次刀子受次罪不容易,希望发友们不要因为毛囊炎留下瑕疵和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