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A酸类: 提高谷氨酰胺转移酶活性,促使基底层细胞分化和胶质形成减少,可上调对毛囊分化和生长起关键作用的生长因子;溶解角质,减少皮脂腺的分泌,促使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增加毛发生长率,促进毛发从毳毛向中毛的转化。临床可用于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和休止期脱发等,常用浓度0.025%,与5%的米诺地尔合用产生协同效果,这是因为维A酸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和脂质组成,增加米诺地尔的透皮吸收。局部外用可产生红斑、烧灼感等不适,另外,因为该药内服会对胎儿产生畸形,因此,安全起见,建议女性外用者最好避孕,妊娠期和哺乳期禁用。 二苯环丙烯酮(DPCP): 该药物局部外用不良反应较大,可以引起过敏性皮炎,而其治疗基础即建立于这种拒不的接触致敏疗法。在1976年由Rosenderg等开创将接触致敏剂如二苯环丙烯酮(DPCP)等,每周一次外用擦于脱发区,激发变态反应性皮炎,刺激毛发的生长。DPCP使用时要求第一周先用2%浓度,小面积(约2平方厘米)外用致敏,第二周开始以最小浓度外用并逐周提高浓度,直至引起湿度可耐受的接触性皮炎是维持浓度。常见不良反应有中度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减退或脱失,停药后多数可以自行恢复。 米诺地尔: 是美国FDA比准的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促进毛发生长的药物,通过刺激局部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阻止毛囊的凋亡,增加局部血管流量等作用可以用在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和斑秃上,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糖皮质激素:其外用方法主要是分为外涂和局部注射两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斑秃的治疗中,现在比较明确的是局部外涂用于儿童和轻型斑秃,局部注射对于局限性斑秃效果较好,而对于进展迅速面积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效果不佳。外涂激素时几乎未见不良反应,而拒不注射疗法可出现疼痛和暂时性的皮肤萎缩。 地蒽酚(蒽林): 地蒽酚有抗炎症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外用常用浓度为0.5%~1%。该法适用于儿童斑秃和范围广泛的版与。其平均起效时间为3个月,临床治疗局限性斑秃有效率为75%,治疗严重性斑秃有效率为25%。不良反应包括红斑、瘙痒症、脱屑和毛囊炎等。地蒽酚和米诺地尔联合应用针对斑秃有较好效果。 |